“七年。神仙南陲之南,魔术有扶娄之国,不现其人善能机巧变化 ,有的拥有艺易形改服,古代大则兴云起雾,种手至被小则入于纤毫之中,人甚缀金玉毛羽为衣裳,神仙吐云喷火,魔术鼓腹则如雷霆之声 。不现或化为犀、有的拥有艺象 、古代狮子、种手至被龙 、人甚蛇、神仙犬、马之状,或变虎、兕 ,口中生人……”《拾遗记》里的这段文字 ,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凭空杜撰的神怪小说。在现实世界里,何人能有此等威能?但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,扶娄人并没有什么超能力 ,他们只不过是一群魔术爱好者呢?作者生于公元四世纪 ,由他来记录的这些奇异场面发生在公元前十世纪,所以多半不是史实 。因此 ,周成王七年的扶娄之国是否住着一群擅长魔术的艺术家,今已不可考证了。如果说,《拾遗记》中的魔术有很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神话色彩 ,那么 ,秦汉以后关于魔术的记载便真实多了。《西京赋》里收录了一段汉安帝时期的魔术节目 。当时的魔术表演 ,已成为“百戏”之一 ,是宫廷中热门的重头戏。《西京赋》里讲到的“东海黄公”,就是汉安帝时期的“刘谦” ,技艺相当高明 。在当时 ,这位东海黄公的魔术一度被时人当成“幻术” ,有划地成河、现场立马的表演效果 。后来 ,越来越多的魔术师掌握了东海黄公的技巧。《西京杂记》有云:“淮南王好方士 。方士皆以术见 。遂有画地成江河,撮土为山岩 ,嘘吸为寒暑,喷嗽为雨雾 。”汉末唐初,民间出现一种名为“鱼龙曼延”的把戏 ,这种魔术一度成为宫廷的保留节目 。该节目除了具备魔术性质之外 ,还夹杂了不少杂技表演。所谓“鱼龙曼延”,原本是“鱼龙”和“曼延”两种节目 。因为这两个节目的效果都不错,观众叫好又叫座,所以当时的艺人们便将二者合二为一 ,连在一起演 。表演的过程中,艺术家扮演大鱼或怪兽 ,进行魔术化的表演。《文献通考·俗部乐》记载 :“唐旧制 ,承平无事 ,三、二岁必于盛春殿内赐宴宰相及百辟,备韶濩九奏之乐,设鱼龙曼延之戏,连三日 ,抵暮方罢 。”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,鱼龙曼延这一节目的花样是相当多的 ,可一连表演三天两夜。唐朝文化高度繁荣,所以艺术家们的魔术功底也愈发精湛 。在当时,出现了一种名为“藏狭”的魔术 。同样是《文献通考》中的记载 :“藏狭 ,盖取物而怀之 ,使观者不能见也。”在唐朝以前,魔术表演者通常会表演“无中生有”的魔术 ,将本不存在的东西变出来。而唐朝的魔术艺术家另辟蹊径,让原本存在的东西消失 。当时的魔术 ,大抵与一些中国传统技艺相当,有一套专属的传承规则 ,所以门外汉根本无从得知魔术的门道 。以至于 ,当时的人们,都把难以解释的魔术视作“怪术”。《酉阳杂俎》里便记录了这样一档子事:“术士王琼尝在段君秀家,令坐客取一瓦子,画作龟甲,怀之。一食顷取出 ,乃一龟。放于庭中,循垣而行,经宿却成瓦子 。”虽然,王琼是术士,但他显摆的技艺在现代人看来平平无奇 ,无非是些快手倒弄的障眼法 。唐朝的这种“画龟术” ,算不得当时的新兴魔术。早在东汉末年 ,一个叫左慈的高人就已经玩转这套把戏了 。左慈,是我国史上著名的异人,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喜欢将其吹捧为在世神仙。根据晋代的《搜神记》所载,左慈曾受邀来到曹操营帐里表演魔术。宴会期间,曹老板高声说道 :“今日高会 ,珍馐略备 。所少者 ,吴松江鲈鱼为脍 。”曹操何许人也 ,他所筹备的宴会 ,怎会有食材缺失的情况发生?之所以说桌上缺少了一味松江鲈鱼,就是为了考一考这位传说中的“活神仙”。左慈当即表示,变出一条活鱼来非常简单。他请人找来一个光亮的铜盘,在盘子里灌满清水 。“以竹竿饵钓于盘中 ,须臾 ,引一鲈鱼出盘” 。曹老板有点难以置信 ,于是便再次出题刁难左慈 :“一鱼不周坐客,得两为佳” 。客人这么多 ,一条鱼怎么够吃?您老人家得再变一条出来 。于是乎 ,左慈故技重施,再从盘子里变出一条肥硕的鲈鱼。两条鲈鱼皆“三尺余”,满堂“会者皆惊”。除了鲈鱼之外,左慈老先生还能凭空变出酒肉来,还能让桌子上的酒杯变成鸟儿 。这番卖弄 ,让曹操十分忌惮 。倘若这老爷子想要谋害孤 ,岂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?于是,曹操准备命人杀掉左慈 ,谁知老头儿表演了一招“遁术” ,“却入壁中,霍然不见” ,在大庭广众之下溜走了。其实,这根本不是什么仙术,而是实打实的魔术。所谓“遁术”,在我国魔术界历史久远 ,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。《列女传》里有个丑女钟离春,这个女人最擅长的把戏就是“遁术” 。书中的原文说钟离春“擅隐”,就是能凭空消失。某日齐宣王召见她的时候 ,表示自己对隐身术非常感兴趣,想让眼前的钟离春表演一番。这句话还没说完,钟离春便凭空消失了。三国时代虽然世道动荡,但却是魔术行业的发展期 。当时除左慈之外,吴国也有个知名魔术师徐光,“常行幻化之术” 。“于市廛内从人乞瓜 ,其主弗与 。便从索子 ,掘地而种 。顾眄之间苽生,俄而蔓延生华,俄而成实 ,百姓咸瞩目焉 。子成 ,取而食之,因以赐观者。”徐先生最擅长的魔术是什么呢?就是种瓜植树 ,让种下去的种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。两晋时期,时有外国魔术师来到中原 ,为中国的魔术事业增光添彩 。据《晋书·艺术列传》记载,当时有个叫鸠摩罗什的和尚,最擅长的就是“吞针术”。高僧在一个钵盂里放了满满的细针 ,然后当着所有围观者的面“举匕进针,与常食不别”,像吃饭一样吃掉了钵盂里的细针 。虽然 ,这段记载即便在现在看来也让人叹为观止,但此前魔术家刘谦在媒体上表演过类似的吞针术。既然刘谦所表演的是魔术而不是法术,说明当时西域和尚所表演的也未必是什么法术 。而且 ,既然《晋书》的作者将此收录进《艺术列传》的部分 ,足见时人虽以此为奇 ,但还是明白这不过是障眼的把戏而已。魏晋后期 ,魔术里的“还原术”已相当成熟了。在当时,许多艺人都能表演“断舌复联”、“剪绢还原” 、“焚纸复原”的把戏 。《十六国春秋》中有这样的描述,说当时有个来自西域的艺人擅长“吞刀嚼火”,还有一项看家本领叫“断舌复联” 。所谓吞刀嚼火 ,都不是什么罕见的把戏。吞的刀子 ,多为经过特殊处理的伸缩刀 。即便是真刀,亦有经过特殊训练的艺人能够将之吞下 。至于嚼火,更没什么门道 ,将火把送入口腔之后停止呼吸,便能让火焰在瞬间隔绝空气熄灭,加上嘴里供氧不足火把燃烧不充分,并不会伤害到表演者的口腔 。至于断舌复联,《十六国春秋》里的记载比较耸人听闻,说是这名西域艺术家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舌头割断,然后将鲜血淋漓的舌头丢在盘子里示众,随后将断舌丢进嘴里 ,瞬间便可“复联” ,“复吐舌遍示观者”。早在上世纪就已有魔术爱好者揭露 ,此魔术的关键道具是生猪舌。这位风靡魏晋的西域艺人若活在当代,估计连普通的马戏团都待不下去。不过在当时,这真可谓是世所罕见的奇术 。别看笔者揭露了一些粗陋的魔术 ,有“破坏行规”之嫌 ,实际上古人也喜欢破解魔术。《搜神记》的作者,便在书中揭露了“吐火”魔术的奥秘 :“其吐火,先有药在器中,取火一片,与黍合之 ,再三吹呼 ,已而张口 ,火满口中 ,因就爇取以炊,则火也 。”至于破解魔术是对魔术从业者的不尊重云云,都只是自西方传入的规矩罢了。在中国的地界上,魔术师向来是凭手法和头脑说话的,魔术若遭人破解那便是技艺不精。对于中国古代的魔术师来说,“技艺不精”非但会让他们砸掉饭碗,有时还有丢掉性命的危险。唐朝时期有个叫侯元的魔术师,在表演魔术时“法术”失灵,被当成妖道给斩了。前文中提到的魔术达人“黄公”,亦“乃以赤刀往厌之,术既不行,遂为虎所杀 。”唐宋以后的魔术,逐渐形成了体系 。时至今日,我们看到的魔术,皆能在宋朝找到原型。虽然现代的魔术道具更加先进,但原理却万变不离其宗。想要突破古人数千年的魔术智慧,现代魔术家还需努力才是 。参考资料 :【《拾遗记》 、《酉阳杂俎》 、《列女传》 、《晋书》 、《十六国春秋》、《搜神记》】